中国倒爷牟其中:罐头换飞机、发射卫星获利,75岁出狱又有新动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从商风。那时候,很多人不走寻常路,靠着各种新奇点子来赚钱致富。
有这么一位“厉害角色”,他买过苏联的飞机,还跟俄罗斯联手发射了三颗卫星。
他甚至异想天开地说,要在喜马拉雅山上炸开一个50公里宽的大口子,好让印度洋的温暖海水流进我们大西北,把那里常年干旱的地方变成富饶的“鱼米之地”。
他这个超大胆的想法,居然被冯小刚采纳,拍进了1998年的贺岁大片《不见不散》,从此成了电影里的一个经典桥段。
电影上映后的第二年,这位“疯子”大佬因为被指控犯有“信用证诈骗”而被警察正式抓捕。他就是上世纪中国赫赫有名的“第一倒爷”牟其中。
【聪明反被聪明误】
1941年6月19日,牟其中在四川万县,也就是现在的重庆万州,出生在一个做生意的家庭里。
牟其中在很大程度上被他的成长环境塑造了性格,他特别佩服他老爸,梦想着能像老爸那样,成为个大富大贵的人。
但他是妾室所生,爸爸对他不太上心。牟其中从小就特别想得到爸爸的关注,所以总是很闹腾,经常说些让人大吃一惊的“胡话”。
有句老话这样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牟其中上小学那会儿,老师就直接给他的人生下了个“定论”:“要是能改掉爱说大话的毛病,以后肯定能有大作为。”
但是,除了性格之外,运气也是影响牟其中能否“有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1959年,18岁的牟其中满怀信心地去参加了高考,可没想到没考上。牟其中不甘心,于是就跑到武汉中南工业建设设计院,参加了大专班的春季特别招生,并且成功被录取了。
入学才半年多,牟其中就因为户口的事儿,得办理退学了。后来他听说新疆有所艺术学校可能在招生,兴冲冲地跑过去,结果才知道那学校已经不招生了。
牟其中在求学的路上屡屡受挫,没办法,只能回老家在玻璃厂干起了烧锅炉的活儿。
在玻璃工厂工作期间,牟其中的想法和说话方式变得越来越极端,结果因为“说话不小心闯了大祸”,他在监狱里待了4年4个月。
1979年12月31日,就是大家都要迎接新年的那一天,牟其中走出了监狱。出了狱的牟其中,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还是接着走家里做生意的老路。
他东奔西跑,向亲戚朋友凑了300元钱和一张餐桌,在家乡办起了“江北贸易信托服务部”,后来又改名为“中德商店”。这家商店,算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冒出来的私营企业之一。
刚开始在商界闯荡的牟其中,很快就显露出了他非凡的做生意才能。
为了让自己更有竞争力,他率先在当地搞了个“无忧换卡”服务,只要是在中德商店买电器的顾客,城里的三天内能随便换,乡下的也能在一周内换。
另外,牟其中还开展了跨区域的“四个代理”服务:帮人买东西、卖东西、组织货源和安排运输。牟其中管理中德商店的第一年,就盈利了差不多8万元。
1983年年初,牟其中在重庆低价买了一批铜钟,接着转手高价卖给了上海的好几家店铺。尝到了这次交易的甜头后,牟其中就继续用这种方法赚钱。
【“慈善”商人,偶遇暴富信息】
那年9月17日,牟其中因为搞“投机买卖、空手套白狼”被关进了监狱。不过,经过好多人的反复调查,他在牢里待了11个月后就被放出来了。
1984年9月18日,牟其中找来了以前的“老伙伴”,一起把中德商店扩大成了中德实业开发总公司,还向银行借了250万块钱来当启动资金。
但是牟其中“重头再来”后,他的做生意本事和好运却一落千丈。
那年下半年,牟其中在万县搞了好些公司,不过这些公司不是开了门没几个人来,就是压根就没能开张。
1985年,牟其中因为觉得万县的生意环境不好,就把公司搬到了重庆,还给它换了个新名字,叫“南德集团”。
牟其中急着想赚钱,就尝试了不少跨国买卖,但大都是帮别人白忙活一场。
因为那时候国内冰箱卖得特别火,牟其中就从韩国运来了3000台冰箱。
等他的货送到后,“冰箱热”已经退了,结果他手里那3000台冰箱大多都卖不出去了。
他除了买了冰箱,还从海边地方便宜收了好多海蜇皮,打算卖到国外去。可没想到,已经说好要合作的外国商人突然不干了,害得他一下子亏了好几百万。
牟其中不止一回在外商那里吃过亏,他还曾和美国的一家贸易公司签过合同,引进了2万吨白糖呢。
不过因为一些情况,这批糖最后只能以“超级低价”全部转手给了广西的一家企业。
人生总有起起落落,不会老走运也不会总倒霉。那个爱做慈善的牟其中,有次出差时,意外撞上了一桩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1989年,牟其中打算亲自去北京卖竹编和藤器,在火车上他和一位河南人聊得很投机,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重逢一样开心。
这俩人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一个劲地交流着赚钱的门道和发财的方法。
聊天时,那个河南人悄悄地告诉牟其中一件大事:快要解散的苏联,打算卖掉图-154客机,不过现在还没人愿意买。
大多数人听到这个消息,要么压根儿就不信,要么觉得这事儿自己肯定“消化不了”。
事实证明,牟其中的思路跟一般人就是不一样。他坚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并且下定决心要把这块“肥肉”啃下来。
【一飞冲天】
那时候,苏联的经济越来越不行,本来就发展得不太好的轻工业更是雪上加霜,好多家庭连饭都吃不饱,常常吃了这一顿就不知道下一顿在哪里。
这时候,牟其中脑筋一转,想了个好办法:拿东西换东西,这不就是最开始的做买卖嘛。他打算用苏联那边少见的食物,去换对我们国家来说更值钱的图-154飞机。
这个念头听起来挺疯狂的,不过说不定还真能成真呢。
不过现在有个事儿得赶紧搞定:买了飞机后,他只能再卖给机场,但问题是谁会愿意冒这个险从他这儿买客机呢。
但很快,牟其中就碰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买主,那就是才刚开始正式运作的四川航空。一听说他们打算买大型客机,牟其中立刻就和他们取得了联系。
听完牟其中一番滔滔不绝的讲述后,四川航空觉得这笔买卖还真能试着做一做。
那时候,波音飞机价格快接近3亿人民币了,可苏联的图-154客机顶多只要6千万,真是物超所值,买了肯定划算。
牟其中找到了买家后,又跟苏联的卖家商量好了买卖,他费尽口舌让对方同意“货到了再给钱”。
等飞机抵达成都,他先把飞机押给银行贷了款,接着从河北、河南、山东等七个地方,组织了500节火车皮的罐头和其他在国内积压的轻工业产品,分批运往苏联。
就这样,牟其中通过“用罐头交换飞机”的妙招,拿四架图-154客机换来了将近一个亿的利润,一跃成为了比“万元户”还稀有的“亿元富翁”。
这次买卖是中俄民间贸易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物物交换交易。
这次买卖让牟其中一下子发了大财,还让他成了不少人眼里的“榜样”,这些人把他捧得老高,都快把他当成神了。更有甚者,故意夸大其词,把牟其中以前亏钱的事情,说成了“赚得盆满钵满”。
把这场“捧神行动”推向顶峰的,正是牟其中本人。苏联垮了之后,俄罗斯虽然拿到了卫星,但想重新发射起来就比较费劲了。
就在俄罗斯为此事烦恼不已时,牟其中又一次主动找上门来,打算跟俄罗斯联手发射卫星。
1993年12月28日,牟其中的南德公司和俄罗斯联手,顺利把名为“航向一号”的电视直播卫星送上了天。
随后,合作顺利的双方继续着手研发“航向二号”。在1995年11月18日那天,“航向二号”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顺利升空。
那一年,牟其中在《福克斯》杂志的中国内地富豪榜上排到了第四名。没过多久,他又在门头沟买了264套房子,送给员工当家属宿舍。
【飞得越高,摔得越痛】
1996年2月份,牟其中的南德集团跟国际卫星组织和俄罗斯航天信息公司一起签了份合同,说好三家要联手来运营这两颗卫星。
就在牟其中信心满满打算再次发射“航向三号”卫星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他的名字叫何君。
何君对牟其中说,他能给牟其中拿钱,但条件是牟其中也得帮他“搭把手”。
何君口中的那个“小忙”,其实一点儿也不小,说白了就是:编造进口货物信息,骗取信用证,然后把国家的钱非法占有。
牟其中是这次决策的关键人物之一,另外两位是何君和湖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
牟其中靠着这笔意外之财,成功地把自己的“航向三号”送上了天,但没过多久,他就从“云端之上”重重地摔了下来。
1997年8月份,中国银行湖北分行因为“信用证垫款和担保出了问题”,把南德集团还有湖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一起告到了法院。
第二年6月份,南德集团既迎来了一个喜讯,又碰到了一个噩耗。
好消息是:这个民事案子现在“停了”;坏消息是:案子里有人可能犯了罪,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查了。
1999年1月8号,刚过小寒节气没几天,牟其中就遭遇了他的大难,在武汉被警察带走拘留。到了第二个月,又因为涉嫌信用证诈骗,被公安部门正式逮捕了。
2000年5月3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牟其中和他的南德集团败诉,牟其中被判无期徒刑,且终身不能参与政治活动。同时,他在门头沟拥有的264套房子,也被法院收走并拍卖。
后来,牟其中和他的南德集团对判决结果不满意,提出了上诉。可是,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最后还是维持了原判,驳回了他们的上诉。
在同年的9月1号,牟其中被送到了湖北洪山监狱。这是他第三次进监狱,并且在那里整整待了16年,失去了自由。
牟其中在监狱里表现很规矩,从没犯过错,因此多次得到了减少刑期的机会,最后他的无期徒刑被改成了18年有期徒刑。
按照《刑法》的规定来说:要是犯罪分子被判了有期徒刑,并且已经服了至少一半的刑期;或者被判了无期徒刑,已经足足坐了10年以上的牢,同时他们在里面乖乖听话,好好表现,那他们有可能被假释出去。
这时候的牟其中,已经符合申请假释的条件了。所以在2010年,他向监狱递交了假释的申请。
2016年9月27日清晨6点50分,牟其中在拿到假释后,坐车从湖北洪山监狱出来了。出狱以后,他收敛了不少,但跟一般人比起来,还是显得有些高调过头。
【风波过后】
牟其中75岁出狱后,开玩笑地把他的南德集团叫做“南德遗址”,毕竟那里的大楼早就没了,成了一片平地。
并且,他在2000年8月22日的时候,“北京南德实业总公司”就已经被取消了营业资格。
牟其中从头再来,在北京门头沟的一个老年篮球俱乐部里,搞起了“南德职大筹备组”,把这个地方当成了他的新出发点。
牟其中打算拿自己的存款和“名声”,除了这个地方,还要再搞三个大工程。
第一个方案,有个响亮的名字叫“万尾智者启航计划”。这里的“智者苗”可不是海里的鲨鱼苗,而是指全球范围内那些聪明有才智,怀揣梦想、渴望实现人生抱负的人们。
牟其中打算弄一个100亿的基金,专门投给有需要的人,说要助他们实现梦想。他常说,这基金就是要“汇集全球的智慧,为全球的智慧服务”。
要是说那个项目有点“不切实际”,那这个叫做“长江计划”的项目简直就是“离谱”了。
在俄罗斯远东,有个独一无二的自然不结冰港口,叫斯拉维扬卡港,牟其中打算投资和租用这里,把它建成一个对全世界开放的国际海港。
他不仅希望这个港口能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物流的关键节点,还打算让它的影响力延伸到日本、东南亚,甚至欧洲。
和前两个项目相比,第三个项目虽然规模挺大,但非常低调,连个正式名字都还没有。牟其中只是简单提了一下,说这是个要投上千亿的产业基金计划。
要是说这些大胆的想法很有牟其中年轻时的那股劲儿,那他的生活方式就更贴近年轻时的自己了,完全能瞧出他不认输的老当益壮。
牟其中住在公司旁边的一个有四个卧室和两个客厅的房子里,里面还有三个“室友”跟他一起住。这三个室友都是南德职大筹备办的“帮手”,吃饭住宿都免费,每个月还能拿3000块钱。
牟其中的卧室里没啥多余的家具,主要就是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放书的柜子。桌子上摆着南德集团90年代时的大合照,书柜上面放着像《刑法》这类的书,最底下则搁着两个药箱。
牟其中每天都会拿着他的青花大瓷碗,在食堂跟“志愿者”伙伴们一起吃饭。吃完饭,他就会领着这些“志愿者”去河边快速散步,边走边帮助消化,同时也锻炼身体。
快八十岁的牟其中不仅领着团队一起锻炼,私下里还过着像军人一样规律的生活。
他每天清晨5点就起床,先去跑4000米,接着6点半吃早饭,7点就去上班了。而且,他一年四季都用凉水洗澡。
今年,80岁的牟其中老先生出席了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从这能看出,牟其中不仅身体硬朗,不服老,心态和思维也依旧年轻。而说他“不服老”,其实就是说他还很有拼劲,不甘心就这么老去。
【结语】
牟其中这个人,一直以来都很有争议,有人崇拜他,把他当榜样;也有人瞧不上他,觉得他是个坏榜样。说到底,人都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好或者坏来评判。
从用“包换卡”到拿“罐头去换飞机”,再到成功发射卫星,牟其中确实干出了一些让人竖大拇指的事情。
但这些所取得的成就,并不能掩盖他虚构进口货物、骗取信用证等犯罪行为。从道德的角度讲,不存在“用功劳来抵消过错”的说法,只能就他的事情本身来评判。
从牟其中身上,咱们能学到两点:一是要自律,二是不服老。同时,他的那些错事儿也得当作教训,时刻提醒自己别走歪路。
牟其中的生活秘书,也是前南德集团副董事长的小姨子兼前妻的妹妹夏宗伟,是这样看待牟其中的:
老牟就像一只没有脚的鸟儿,只能不停地飞,他铁了心要在南德这条路上走到最后,可问题是,钱不够花,力量也跟不上。
所以他只能不停地制造声势,一次次地给出承诺,夸大其词,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得到拥护,并筹集到资金。他觉得,要是停下了,就肯定没活路了,而要是继续向前,说不定还能看到希望。
这让人回想起牟其中小学时老师给他的评价:“要是能不那么爱说大话,以后肯定会有大作为。”
牟其中一辈子都爱“大话连篇”,他靠着“大话连篇”一下子发了大财,但也因为“大话连篇”惹来了很多争议,最后还进了监狱。
【参考资料】
《中国新时代》杂志,在2008年的第5期里,讲述了牟其中这个“头号吹牛大王”的牢狱生活。
《牟其中的成功与失败》,登在2012年11月到12月的《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杂志上。
[3]凤凰网,2016年10月9日报道,《牟其中悄悄和前妻离了婚,他培养的“憨厚博士”竟成了他的终结者》
#图文创作激励计划#

